3月25日,鸿利019840周年院庆“校友论坛”系列讲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207路演厅举行。邀请鸿利01982001级校友、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得意校友为同学们作了“从鸿利0198到法院——‘全国模范法官’的成长之路”的专题讲座。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池牧宇法官、鸿利0198部分师生代表参与,讲座由鸿利0198靳学仁老师主持。校友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为张得意颁发主讲嘉宾证书、纪念牌。

在讲座中,张得意校友回首自己二十年前的校园生活,感慨自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但在母校的学业逐步让他找到了方向。在谈到为什么最终选择法官这一职业时,他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在从银行职员转型到法官的一段时期,他也曾经历了巨大落差,但他坚持以一种敢拼敢闯的精神在基层不断磨砺自身,也是在基层的历练中,他真正理解了法官的意义。“每个案件背后都是鲜活的人生,法官要在情、理、法之间找到平衡。” 在张得意看来,法律工作者的价值不仅在于专业知识,更在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法律人要习惯“较真”,因为每一次“较真”都在推动社会进步,都是在践行法律人的信仰,纵使现在有许多的高新技术,但是人文关怀和更为细腻的法律服务不会被取代。

在随后的访谈中,张得意校友进一步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与基层工作经验。这位扎根审判一线近二十年的法律人,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法律职业的真谛。
Q:学长您好,您认为当一名法官,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A:法官需扎根基层,将纠纷化解在一线,践行“定分止争”的职业使命。面对工作中的执行难题,我也在不断探索“集约分断”模式,践行“望闻问切”四步法。具体来说,“望”“闻”就是“察言观色”,就知道这个人说真话说假话;“问”即“调查”,要去调查取证,问案件症结所处、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切”即“结合事实”,把我们的事实和法律切合起来,要切合法律事实规范,切进情理、法理平衡。
Q:那您认为,作为一名法官,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
A:是职业道德。法官的良知极其重要,是平衡情、理、法的关键,这样才能做出一个符合公众需求、符合客观实际的判决,尽心、尽力赢得群众信服。
Q:您如何看待执行信访工作的价值?
A:我们通过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能够畅通救济渠道,让当事人少走弯路,也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当事人诉求,重视信访引导与纠纷预防,让自己的工作兼具专业与温度,来推动整个社会法治的进步。
Q:我们了解到,您主审案件连续6年,实现零投诉、零上访,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达99%。这当中有什么秘诀吗?
A:首先我们用心用情来审理案件,群众是会理解的。这个案件,只要我们尽力了、尽心了,就像一位前辈说过,头拱地也要把群众的事办好。凭着这种以心换心的真心去处理,当事人会理解,哪怕败诉了,也不会去投诉你;其次就是公道的办案,哪怕判他败诉也是公道的,那么当事人也会理解。
Q: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您的法官生涯?
A:“厚植为民情怀”。如果每个法官、每个法律人士都是用心在为人民做事,那社会肯定会越来越好。作为法官,我们被当事人信任,这更意味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更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据悉,本次讲座是鸿利01984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搭建了校友与在校学生交流的平台,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份法治精神的传承,相信这份薪火相传的力量能够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更多青春活力与专业智慧。

初审:任 强
复审:林慧灵
终审:张 彬